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回來之後,我可以做什麼?」

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黃雅聖理事長

2013年

黃雅聖先生因為家人因素而選擇回到台南後壁的家鄉,一個人口老化極度嚴重的偏鄉地區(已列為超高齡化社區)。

在這個地方,擁有許多政府的長照據點以及以服務中高齡長輩為主的社區關懷協會。外部資源的進駐,與在地的資源服務結構早已大大失衡。人們忽略了,同樣需要關懷的偏鄉孩童教育以及因父母到遠地工作,而將孩子留在家鄉所延伸出的照顧及隔代教養問題。

「知道我回到後壁,當時新東國小的吳建邦校長馬上向我發出求救,問我能不能到學校擔任資訊課的電腦老師。」

偏鄉地方,教師聘請不易,每年的教師夠是來來去去,擁有特殊專業背景的教師總是難求。因此擁有資訊工程背景的黃雅聖先生,便立即被校長邀約到學校任教。

「本來覺得只是單純的擔任代課老師,但發現孩子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習問題。」

因為教學而與孩子拉近的距離,讓黃雅聖先生告訴孩子,可以到自己家中寫功課,有不懂的隨時都可以發問。結果在不知不覺間,從原本只有一位學生的臨時家教課,隨著孩子的呼朋引伴,漸漸變成小規模的家教班。

而也是在此時,才讓黃雅聖先生發覺,偏鄉地區的資源失衡問題。大家只看到不斷老去的長者,卻沒有發現那些到遠地工作的父母,留在鄉下的孩子,他們也同樣需要照顧,而且是更為迫切的成長陪伴與教育輔導。

2015年,黃雅聖先生召集當時在地有志一同的青年,籌組偏鄉教育團隊,引進大型企業的資源贊助,擴展後壁的孩童教育陪辦服務。然而,外部進駐的資源既是解藥,卻也是毒藥。

「因為地方的問題,是長期結構失衡造成的結果。但外部資源卻不可能長期溢助,通常只有短短的一年到兩年。雖然可以帶來足夠的人力與經費,但在離開的時候也會全部帶走。」

因此,外部帶進的資源,通常無法做長期且持續的服務規劃,很多只能依據短期可提出的成效做出執行計劃。

「偏鄉孩童最需要的成長陪伴與教育輔導,需要大量的老師人力,每天都需要上課。我們不可能因為失去外部贊助的金援就停止上課、中斷服務。那麼孩子們放學後可以去哪裡?」

在後壁地區,目前針對國小孩童,合法立案的課後照顧單位只有一家,且還是收費制的。公益性的兒童課後照顧班,只有2家。但全後壁地區具有近800位國小孩童,照顧資源明顯大大不足。

因此黃雅聖和這群青年決定,在2017年成立「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推動地方教育和產業活化,並於2023年登記為「社團法人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正式申請衛福部勸募字號,發展在地的兒少社會福利團體,主動對外進行長期募資,不再過度的倚靠被動資源,培養在地人力,期待能讓協會可以長出自己的力量,持續提供服務。

返回頂端